◎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指出,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应切实履行核不扩散国际义务以及自身承诺的无核三原则。
第三,改革对外投资合作管理体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推动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管理,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单一窗口。内容有很多,有些方案还在拟议形成中。沈丹阳说,这方面国务院已经发文提出了若干意见,商务部将认真做好落实。第五,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的建设。要通过改革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继续推动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相关试点任务,推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推动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但矿山建成后,通过详细补勘发现,实际储量只有2亿吨,即使将年产量降低到800万吨,也仅能开采21年,比原计划缩短9年,使获取的矿石量、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三项主要指标均大打折扣,甚至会由盈利变为亏损。
记者:是的,走出去办矿之所以成功率较低,大部分是因为对国外资源状况了解不够,基础工作不牢,吃了苦头。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降低勘探费用,使资源勘探程度降低,形成储量虚高。记者:您刚才提到,矿区的自然禀赋好不好关乎企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成败,您认为在这方面企业应该着重了解哪些情况?李沛林:首先要高度重视矿区规模对矿山经营效益的作用。到国外办矿,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矿石资源不甚了解,稍有疏忽,容易失误。
在综合效益上,大矿山多数盈利,小矿山大部分亏损。矿业开发利用属于采掘工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有用物质,不仅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而且相关自然因素较多,不仅影响开发效益,有的甚至可能形成否决条件。
国外矿山特别是新开发的矿山,绝大部分处于荒无人烟地区,交通闭塞,一切基础设施都要新起炉灶,造成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目前,全球约有180多个国家拥有矿业资源,其中100多个国家对外开放,可供国外办矿选择的余地很大,资源性质和可供开发利用的风险性可想而知。据有关资料披露,近年来,国外矿山的勘探费用实际在逐年下降,2013年与上年相比下降40%左右,相应地减少了勘探工程量,使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储量准确度令人担忧。其次,注重矿石埋藏深浅和矿石围岩性质带来的经济效益上的差异。
记者:很多企业反馈在海外投资时知己不知彼,走出去容易走下去难,您认为关键因素是什么?李沛林:实践证明,造成走出去办矿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化队伍不配套,在一些重要领域存在人才短板,造成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虽各有优势,但几乎没有一家是专业齐全、协调配套的办矿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人才短板。有分析认为,我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办矿已经由开始的探索期、中间的巩固期、快速发展期转入目前的持续期。而储量仅有几百万吨的小矿点,只能建设年产百万吨左右的小矿山,服务年限也只有十几年,甚至更短,开发利用价值大大降低。
在我国,仅铁矿和锰矿资源就有十多种,每一种矿石成分都很复杂,可开发利用程度和质量高低更是相差悬殊。如今的国内铁矿石价格已由当年高于进口矿变为低于进口矿。
二是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地勘人员,把好资源关。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两年凡是有自产矿山的钢铁联合企业,吨钢成本要比完全依赖进口矿的企业低300元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产的国内矿价格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海外办矿单位应根据各自人才缺位状况填平补齐,必备以下六种人才:一是能与国际接轨的财会人员,把好资产关。建设好包括专项基金、私募基金、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产品、矿业企业资金等在内的资本蓄水池,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信息和资金支撑。记者:走出去能否走稳走好,离不开政策支持。三是具有矿山生产建设经验的采矿选矿专业人员,把好矿山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关。其次是要重视投资环境的选择:第一,要选择储量大、含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易采易选的大矿区建矿,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服务年限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回报率。此外,可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风险基金、境外投资担保基金,以降低境外办矿风险。
要关注国外办矿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尽可能选择风险性较小的投资形式。因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应该是办矿者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地质勘探工作,如在河北、辽宁、山东、新疆、安徽等地,新发现了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大型铁矿,地处交通便利、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从国内矿山实践来看,矿山建设风险多数来自资源勘探程度不够,造成储量突然缩减,矿山无资源可采,提前闭坑。
对全球来讲情况更加复杂。在这问题高发、矛盾暴露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收购、参股等其他渠道到国外矿山投资,如何充分认识当前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收获哪些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冶金行业专家、《冶金财会》杂志社执行总编李沛林。
我国企业走出去办矿起步较晚,按照先富后贫、先易后难的开采原则,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优质大型矿区早已被当地开发商和三大铁矿供应商捷足先登,剩下的资源之所以未被选中,往往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不乏资源陷阱。又由于我国实施走出去办矿战略较晚,世界资源格局已基本形成,留给我们可以介入和利用的资源已相对较差。同时,尽快建立完善我国基金支持体系,支持企业境外资源开发的跨国并购。在国外办矿,不仅要走出去,还应该请进来、融进去,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形成多方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记者:降本增效是每个企业的诉求,现在海外投资环境怎么样?企业如何抓住商机赢得利润?李沛林: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施战略围堵,我国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环境趋于恶化。再次,搞好资源外交,加强与资源出口国、境外办矿东道主国的外交关系,拓宽新的矿产资源来源渠道,保证矿产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
所以对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一定要慎之又慎。实践证明,它是对矿山生产产生破坏性影响的重要因素,有的矿山建起以后,直到把巷道打通,才发现地下水太大,不仅大大提高了排水费用,有时甚至会把采场淹没,造成矿山停产。
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劳工制度与我国的劳资管理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资源储量不足,不仅影响各年份的矿石产量,从而降低效益,而且会缩短矿山服务年限,降低矿山投资收益。
对这种类似的问题,在国外办矿时更要注意,因为国外有些矿主为了追求效益,一方面千方百计把资源储量报高,条件报好。而矿产资源又埋藏在地下,无法直观判断,要保证矿山多出矿、出好矿、效益好,要求矿山必须保证设计规定的储量规模,必须借助地质勘探的力量。资源是办矿的基础,自然状况是矿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派自己人参加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到位,并选派精兵强将掌控资本。
在这种形势下,拟到国外建矿的企业一定要根据新形势认真测算,择其优者而从之。第三,要选择距我国大陆较近、交通方便、矿山附近有大中型城市的矿区建矿,以减少矿山建设的前期工作量和投资额。
当然,还应积极寻求国家在相关政策和宏观调控上的支持。其次,打造和完善风险勘探市场,建设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为走出去提供坚强后盾。
在风险勘探市场平台基础上,形成第三方服务体系和为风险勘探市场提供服务的要素体系,包括律师事务所、矿权评估事务所、会计事务所、钻探公司、化验公司等。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矿业投资开发,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李沛林:首先要说的是,走出去办矿的决心不能动摇,更不能面对困难和问题无动于衷,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内外矿山生产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东道主国的资源特点,坚持扬长避短,改革创新。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5:33天狐定制
2025-04-05 15:31天狐定制
2025-04-05 15:16天狐定制
2025-04-05 15:12天狐定制
2025-04-05 14:48天狐定制
2025-04-05 14:07天狐定制
2025-04-05 13:35天狐定制
2025-04-05 13:25天狐定制
2025-04-05 13:04天狐定制
2025-04-05 13:01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